学习园地
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员教育 >> 学习园地 >> 正文

学习《之江新语》有感

发布时间:2014年12月15日 10:17    作者:    来源:     点击率:

在学习中深化认识  在实践中提升境界

——学习《之江新语》有感

 

《之江新语》是习近平总书记2003年至2007年在浙江工作期间为《浙江日报》之江新语专栏撰写232篇短论的合集。当时习近平总书记取笔名哲欣哲欣就是浙江创新的意思,通读全书,确实有让人耳目一新之感。这些短论蕴涵的思想精华与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执政方略和习近平同志担任总书记以来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高度契合,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光辉篇章。其语言简洁,形式生动,浅显易懂,文风朴实,没有官腔套话,句句切中要害。著作的另外一个特点就是针对性强、具有鲜明的实践特色,有许多是习近平同志执政实践的总结,有许多是各地各部门经验的提炼升华,解答了很多当下困扰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问题和现实问题,是指导我们具体工作的行动指南和教科书。我们要通过认真学习,深刻理解内涵、准确把握实质,以指导和推动实际工作。以下是我的几点学习体会:

一、深刻领会、准确把握党的群众路线的立场观点和实践要求。

《之江新语》散发着浓厚炽烈的百姓情怀,有十分之一的篇目专门谈群众工作,这些思想是我们理解领会群众路线的精髓和学会、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遵循。

我们党成为执政党,靠的就是群众力量和群众路线。自从我们党成立之初,就重视发挥群众的创造力和群众的积极性,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改革开放搞经济建设的现在,都必须认真贯彻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切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的群众路线。如何认识群众路线?如何看待群众工作?习近平同志告诫我们:主仆关系不容颠倒,党员领导干部是人民的公仆,人民是领导干部的主人。这个关系任何时候都不容颠倒。如果不把人民群众当主人,不愿躬身做“仆人”,那就不配当一名领导干部;“心无百姓莫为官”,“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在《不求官有多大,但求无愧于民》一文中,习近平同志要求当干部的,要真正在思想上解决“入党为什么,当‘官’做什么,身后留什么”的问题。“莫道昆明池水浅”,一个干部,无论处在什么岗位,只要心系群众,都可以做出一番事业来。

正确认识群众路线是根本,擅于做群众工作是关键。如何学会、做好群众工作?好措施、好办法哪里来?习近平同志告诉我们,“办法就在群众中”,“群众呼声是作风建设的第一信号”,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认真倾听群众的呼声,是了解民情民意、衡量为政得失的首要途径。让群众满意是我们党做好一切工作的价值取向和根本标准,群众意见是一把最好的尺子;为什么有的地方“交通通讯工具先进了,干部与群众的交流接触反而减少了。干部文化水平提高了,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反而降低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对干部的怨气和不满反而增加了?”习近平同志提醒我们,是因为我们有些党员干部不情愿“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不懂得“面对面做好群众工作”,不善于“同群众说话”;衡量一个干部善不善于做群众工作的标志是什么?习近平同志正告我们,“一切为民者,则民向往之”,“群众在党员干部心里的分量有多重,党员干部在群众心里的分量就有多重”;衡量群众工作好不好的标准是什么?习近平同志要求我们,以天下大事必做于细的态度,真心诚意地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要抓实做细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每项工作,努力办实每件事,赢得万人心。

二、深刻领会、准确把握科学发展的正确主张和实践要求 

《之江新语》论述科学发展的文章达到36篇。十八大以来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与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关于科学发展的正确主张和生动实践一脉相承,重温这些论述,对深化我们对科学发展观理论与实践认识具有重要意义。

坚持科学发展,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发展观。习近平同志讲,发展观决定发展道路。他在《发展不能走老路》文中指出,科学发展观首先还是要发展,其关键在于发展不能再走老路。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提出“既要GDP,又要绿色GDP;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强调“经济增长不等于经济发展,经济发展不单纯是速度的发展,更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不能光追求速度,而应该追求速度、质量、效益的统一”。还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要协调发展》、《牢记科学发展使命》等文,都充分体现出运用科学发展观抓建设谋发展的思想。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浙江“腾笼换鸟”实现转型升级,“凤凰涅槃”激发创新活力,在“爬坡过坎”中不断进取,走出一条具有特色的科学发展道路。

坚持科学发展,要以法治为基础。20065月,习近平同志连续发表了六篇文章论述法治工作。他明确提出,法治是新形势的新要求,市场经济必然是法治经济,和谐社会本质上是法治社会。在加强法治建设的具体实践层面,他强调要弘扬法治精神、形成法治时尚,同时坚持法治与德治并举。他旗帜鲜明地提出,党的领导是法治的根本保证。

三、深刻领会、准确把握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的时代特点和实践要求。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从严治党,重在从严管理干部。正确的政治路线要靠正确的组织路线来保证。干部掌握着方方面面的权力,是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具体执行者,如果干部队伍素质不高、作风不正,那党的建设是不可能搞好的。我们的党员、干部队伍庞大,管理起来难度很大,但又必须管好,管不好就会出乱子。我们国家要出问题主要出在共产党内,我们党要出问题主要出在干部身上。在《之江新语》中涉及干部教育问题的有36篇,足见习近平同志对管理干部的重视。书中对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的真知灼见和对时代特征的把握随着时间推移越发清晰。

做官先做人,做人先立德。习近平同志辩证地分析了对干部“德”的要求。他谈到,领导干部也是一个普通的人,也是一个普通的百姓,要会做人,做好人,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珍惜自己的人格魅力,洁身自好,做一个有高尚品德的人。领导干部又不是一个普通的人,其一言一行对社会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每一位领导干部都要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时刻以“君子检身,常若有过”的谦诚态度,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在实践中把做人与做官统一起来,把学习与改造统一起来,把“立言”与“立行”统一起来,真正做到为民、务实、清廉,把做人的过程看做是完善自我人格、夯实从政基石的过程,把做官的过程看做是提升政德境界、践行为民宗旨的过程。

潜心“潜绩”,甘做铺路之石。《潜绩与显绩》是习近平总书记谈到“三农”问题是写的评论。文中谈到:三农工作的内在特点和规律,决定了这方面工作更多的是做铺垫的长期性工作,不可能立竿见影、马上见效。这就有一个如何认识潜绩显绩,创造政绩的问题。话说的是农业,但对我们各行各业、各个领域都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对教育工作亦不例外。高校教学有教学的内在特点和规律,教育管理有教育管理的内在特点和规律,为教学科研学生服务的工作有其内在的特点和规律,但归根结底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这是教育的一条根本规律。这就决定了我们高校教师要多做铺垫的长期性工作,不能违背规律只重显绩,不为潜绩”。 作为一名高校的中层干部,要时刻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所要求的那样,祛除“摆功好功”的名利心态、“急于求成”的浮躁心态、“好于表现”的作秀心态,潜心潜绩”、甘做基石,注重潜绩”、不求闻达,只做潜绩”、默默奉献;只问耕耘、不问收获,踏踏实实,教书育人,本本分分,俯仰无愧。

越是领导干部,越要廉洁自律。《要“干事”,更要“干净”》文中指出:“领导干部更要怀着强烈的责任感干事,怀着如临如履的心态保持干净。领导干部手中握着权力,权力用得好可以用来干大事,为人民谋利;用得不好就会被污水沾染,有时不知不觉中就会陷入了‘温水效应’之中。”《激浊扬清正字当头》文中指出:“子率以正,孰敢不正。党员领导干部正字当头,只有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才能在全社会进一步形成褒扬正气、贬抑邪气,尊崇廉洁、鄙弃腐化的良好社会氛围。”《小事小节是一面镜子》、《生活情趣非小事》要求我们作风上纯朴,纯洁“三圈”、力纠“四风”,自觉养成生活简单、工作简朴、交往简约的习惯,吃喝不搞排场,生活不搞攀比,待遇不搞特殊,始终保持和维护党员领导干部良好形象。从这些字里行间可以读到作者那股率先清正的公仆之心、治腐抑邪的为官之志,彰显了习近平同志所倡导的清心用权、公正用权、依法用权、为民用权的清风正气。

努力具备符合时代要求的知识结构。《之江新语》就面临的形势和学习的要求做了如下论述:“当今时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各种知识层出不穷,迫切要求我们每个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加强学习,提高素质,努力具备符合时代要求的知识结构。”“面对我们的知识、能力、素质与时代要求还不相符合的严峻现实,我们一定要强化活到老、学到老的思想,主动来一场‘学习的革命’,切实把外在的要求转化为内在的自觉,成为自己的一种兴趣、一种习惯、一种精神需要、一种生活方式。”疏于读书就会落后,不愿学习就会落伍,具备符合时代要求的知识结构,要有时间上的恒心、要有功夫上的决心、要有能力上的信心,要有习近平同志指出的理论学习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之江新语》四年多如一日,平均每周一篇,由此可见,习近平同志是一位勤于学习、善于学习的领导人。《之江新语》就是他读书、思考和践行的一个例证、一个成果。

四、深刻领会、准确把握贯穿全书的科学工作方法和领导艺术。习近平同志言之谆谆、广为倡导科学的工作方法和领导艺术,他谈到这些方法时不是生搬硬套、空洞说教,而是生动形象、妙语点悟,给人以“见贤思齐”的强烈感召力和说服力。这样的论述贯穿全书,以下仅举几例:

要讲究领导艺术,善于把握工作规律。在《要讲究领导艺术》一文中,他具体分析了三类干部:第一类眼光敏锐,见微知著,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防患于未然,化解于无形,开展工作有板有眼,纵横捭阖,张弛有度,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这是领导艺术的最高境界。第二类工作勤勤恳恳、忙忙碌碌、夜以继日,天天加班加点,虽然工作的预见性、敏感性不足,但问题暴露后,尚能及时采取措施,妥善加以解决,虽不能举重若轻而显得举轻若重,但勤能补拙,仍不失为勤政的干部。第三类见事迟,反应慢,发现不了问题,出了问题后,或手足无措,或麻木不仁。习近平同志要求我们每一个领导干部,都要努力学习,加强实践,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力求最高境界,力戒第三种情况。

要张弛有度,善于把握工作节奏。习近平同志要求我们抓好任何一项工作,都要处理好三对关系:一要善作善成,处理好部署与落实的关系;二要再接再厉,处理好坚持与深化的关系;三要统筹兼顾,处理好当前与长远的关系。这三对关系,从时间的传递来说,第一对关系是要处理好昨天与今天的关系,昨天有部署,今天要抓落实;第二对关系是要处理好昨天、今天、明天三者的关系,昨天的要坚持下去,今天的要有所深化,明天的要取得更大成效;第三对关系是处理好今天与明天的关系,今天的一切都必须顾及明天,明天的发展要建立在今天的基础上。

要既重务实,又善务虚。我们平常说的务实,是指从事某项工作时,能够注重一切从实际出发,说实话、办实事、想实招、求实效。而务虚,则常指在某项工作实际开展之前,先从理论上、思想上、政治上、政策上进行学习、思考、研究、讨论,以求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增强信心、鼓舞士气。习近平同志指出,如果说务实是“决胜千里之外”的实践,那么务虚则是“运筹帷幄之中”的谋划,两者可谓并蒂之花、相辅相成,辩证统一于全部领导活动之中。比较之下,实的比较好把握,虚的相对难以把握。有些同志在工作中往往喜欢抓实的,不喜欢抓虚的。我们的一些领导干部常年辛劳,夙兴夜寐,却又打不开局面,究其原因,往往是出在没有处理好务实与务虚的关系上。务实是务虚的出发点和归宿,务虚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务实;而务虚是务实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做好务虚,务实就如同无头苍蝇,只能盲目瞎转。务虚作为一种方法论,与务实一样,对任何领导干部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把务实与务虚有机结合起来,就实论虚,以虚率实,才能做好各项工作。

要紧密结合实际,求实求是开展工作。在《吃透精神而不照抄照搬》一文中,习近平同志谈到,坚决、认真、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中央的精神,是我们党的组织原则和政治纪律的明确要求。在这方面,我们必须顾全大局,决不能阳奉阴违,另搞一套。 同时,由于各地情况千差万别,贯彻中央的精神必须 吃透精神而不照抄照搬,“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做到深化细化具体化,这才是真正与中央保 持高度一致的具体体现。在具体工作中,我们必须把上级的精神同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坚持上下结合、融会贯通、开 拓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以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精神,把我们的各项工作做得更好。